《Debug Like》要站哪一邊?
有次來尋求諮詢的是一個無助的爸爸,他與太太都是社會上都有份不錯的工作,學經歷都非常好,但是孩子在學校卻出了點狀況。
「他在學校有暴力傾向,會打同學,一言不合就開始吵架,在他的世界就是對錯分明,沒有一點灰色地帶。我們已經被學校找去好幾次了!可是他在家裡都還蠻乖的,也蠻體貼的,都很聽媽媽的話,難道我要帶他去看醫生?會不會確診什麼狀況,我無法讓這麼小的孩子現在就開始吃藥,到底要怎麼辦才好?」他對於教育非常重視,但孩子情緒的問題一直無法解決。我先不直接回答他的問題,問起了家人相處的狀況,發現孩子情緒的不穩定來自於父母相處的模式。
原來在家中強勢的那一方是媽媽,媽媽真的很完美,在工作上是女強人非常的忙碌,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把家裡是打掃的一塵不染。當然爸爸相較之下就比較散亂一點,常常會被媽媽指責。因為爸爸的脾氣很好,也儘量順著媽媽,但是自己的情緒有時候也無法消化。
他說:「在家裡他們兩個都會聯合起來對付我,指責我把家裡弄亂,或者是事情沒有做好。孩子會直接說我沒能力,他也會因此得到媽媽的讚賞,反正他們就是一國的就對了。」
我問:「你會如何形容家中的氣氛?」
他說:「壓力超大的!」
學齡前的孩子就像個海綿吸收特別好,環境中所有好的不好的,他會全部吸進來,如果家中的氛圍是壓力大、緊繃、暴力(行為、言語、冷暴力…)、對立…,全部都會被孩子吸進去。大人其實是有方法可以調節自己的情緒的,例如購物、大吃一頓、追個劇、找朋友抱怨…,這些都可以舒緩,可是孩子呢?他不懂得該如何調節情緒,在學校那個暴力的他,是因為內心承受了太多,而他需要一個出口,而他與同學的對立產生,當他認為自己是「對」的時候,就會盡全力去捍衛自己的「對」,「為什麼錯的明明的別人,但是大家都怪我呢?」,他永遠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在他的觀念中,世界本來就分成兩半,一邊是對的,一邊是錯的,但真的是這樣嗎?
讓我們一起想想,在家中、工作場合、各式各樣的團體中,是不是也有因為「對立」而產生的小團體,無論是哪一邊,因為價值觀、立場的不同,沒有絕對的「對」、「錯」,但是對立卻讓家中的氣氛緊繃;讓工作變得需要小心翼翼(不小心被貼了標籤了啊!);在朋友之間也很為難。
關於上述之個案,解除對立、消除因為「對」「錯」而產生的壓力,是整個家庭首要的任務,而不是為了「糾正」孩子失序的行為,強加灌輸一些正確的「情緒管理」的觀念給孩子,因為除了觀念上的認知,孩子具備更多的感受力,如果認知都是正向的,但是他生活的環境卻是一種負向的感受,難免產生更多的矛盾與困惑,更敏感一點的孩子會認為,「大人的世界都是對的,所以錯的是我…」在不斷的自我否定之下,造成更多脫序的行為。後來這個爸爸回到家中先跟媽媽有一些良性的溝通,也沒有讓孩子去就醫,當對立消失,家中氛圍越來越好的時候,孩子在學校漸漸就沒有失序的狀況了。
我發現家裡的孩子難免也會處於一種「對立」的狀態,因為有規矩、有要求,當哥哥很守規矩,失序的弟弟就成了混亂的另一方,我從來都不判決哪一方是「對」或是「錯」因為他們自己心裡有數,我只跟他們說:「重點是要好好講話,自己解決問題。」後來幾次糾紛,他們自然而然學會自己解決。(當然不會是每次都成功啦)
前幾天跟他們一起讀繪本(要站哪一邊?)他們一看到封面還沒進到內容就問:「為什麼字都分兩半?」其實他們還看不太懂字,但是他們看到字被切成兩半了。這繪本設定兩個立場互相對立的情境,從兩個人到兩個團體間的衝突,為了區分敵我兩方,竟然在自己身上塗上不同的顏色。讀著讀著,我心想這不就是大人世界的縮影嗎?他們眉頭深鎖的聽到了最後,幸好因為一場雨洗淨大家身上的顏色,也好像洗去了不愉快的記憶,大家又玩成一團了。孩子們終於鬆開了眉頭。
我好奇的問他們:「喜歡分成兩邊玩,還是大家一起玩?」(我流失一名觀眾,因為三歲的弟弟已經跑去找餅乾了)
哥哥認真的回答:「喜歡大家一起玩~」
我問:「可是兩邊都吵起來了怎麼辦啊?」
哥哥說:「要相愛啊」
我問:「如果你是裡面的人,你會怎麼辦啊?已經要吵起來了喔!」
哥哥說:「我會很溫柔的跟他們好好說。」
其實哥哥也不是一開始就知道怎麼跟弟弟溝通,孩子需要學習明辨是非,也需要學習溝通,而爸媽絕對不能成為他們對立的幫兇(只強化對錯卻忽略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