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電話
debug.care@gmail.com
電話: 03-328-0920
地址
桃園市龜山區文化二路38-10號6樓-6

被困住

你在生活中是否常常有被困住的感覺呢?
被工作困住、被家人困住、被人際關係困住、被他人的評價困住、被過去的記憶困住,或者,被一種心情困住。

生活的侷限

這次來談的個案在過去有段非常抑鬱的時期,在一個不適合自己的工作待了十幾年,他很想要換工作,但是他的家人都不同意(非常優秀的父母以及兄弟姐妹),他當然害怕找不到下一份工作,他覺得自己要撐下去:因為大家都不隨便換工作,而且他自己也看不起那些工作做不長久的人。
於是他一直忍,下班之後幾乎沒有社交生活,每天都沈沈壓著他,他找不到任何開心的理由。
後來他談了一場異國戀愛(如果要快速改變一個人,是不是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就對了?),終於有勇氣離開困住他的工作,搬去跟戀人住在一起,因為有點積蓄短期也不需要工作,他好好的享受了自己的人生,但是在異國的他,也不是那麼容易找到工作,沒有工作的他更自由了嗎?沒有,他依然覺得處處受限。
回國前幾次的對談,聊到回到原來的國家對他來說是一個挑戰,因為過去的記憶是那麼令人窒息,他也下定決心,無論如何都不會再變成過去的他,但是他仍然非常恐懼,所以還計劃著下一個逃脫計畫:如果回國無法逃離種種限制,他還想要去其它國家尋找自由。
被工作困住的他,離開了工作被卻無所事事困住,而還沒回國,就先被恐懼困住。他並沒有意識到好像無論在哪裡都困在這看不見的侷限中,也因為無形所以更難走出來。當我點明這「受困」的狀態,是感受與思想創造出來的。他有點詫異一下子說不出話來,他驚訝的看著我說:「確實如此!」他就算逃到天涯海角,也找不到那不存在的自由。
有時候我們需要離開的勇氣,但是也需要面對的勇氣。否則就算離開一份工作;離開一個戀人;離開家庭;離開那些好像不斷在傷害我們的種種,卻沒發現或許是不自覺的走入自己預設的困境中。

你是哪一種呢?

框架、舒適圈、自我設限…,講得好像差不多是同一件事,但這當中也有一些細微的差別。
哲學馬麻字典:(純粹個人解讀)
  • 框架:思想的構架、習慣所導致的生活模式或人際應對。
  • 舒適圈:因為厭惡失敗的可能,所以讓自己待在安全的範圍,忽略內心想要改變的聲音。
  • 自我設限:已定義自我狀態,拒絕不符合設定的狀態。
我也會有思考的習慣以及互動方式,如果這個習慣與方式是無法變動的,那麼就會是一個框架,如果是有彈性可調整的話,這就會是有彈性的原則(有彈性還叫原則嗎?!);至於舒適圈,很多人都說,不是要跳脫舒適圈,是要擴大舒適圈,但我想是差不多的意思,如果我一直都沒有很舒服,應該不算在舒適圈裡?會自我設限有時候是因為懶,有時候是因為沒自信。

一起想一想

對一個想要改變的人而言,適當的弄清楚自己目前的狀態是很重要的:在思想的世界裡,你有框架嗎?有原則嗎?你的逃離是否走進了另一個困境呢?厭惡失敗的心聲,是否有與想要改變的心聲好好交流呢?你目前的自我定義又是什麼呢?
就上述個案來說,其實不存在他想像的那種「自由」,在任何的環境當中都有可能有諸多的限制,這個限制有可能是環境帶來的,也有可能是因為自己的能力而受到侷限。學習與自我突破並不能完全劃上等號,因為學習也有可能是迴避面具,在這樣的情況下可能只是不斷在兜圈子而已。我還有另一個案,她簡直是人生勝利組,三十歲到國外獨立生活,她不斷在追求那個理想中的樣子(工作、人際、家庭…),有一天她發現自己沒有符合那個理想中的樣子,也頓失人生的目標,她也覺得自己被困住了…。所以她在思考是否要再找一個目標努力衝刺(再次把自己困住),然而她發現自己一點都不快樂…。
這兩個個案,都想要達到想像中的概念(自由或是成就),在這當中忽略主體的狀態,造成經驗與概念的落差,對於投射在概念中的自己感到疑惑。在諮商的過程中,一起看到輪迴的開始以至於整個行為模式,澄清定義、認知,找到屬於人生中的價值(可調整),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這條路絕對不會是康莊大道,但你一直在前進。
給想要改變的你,準備好要改變了嗎?

Pos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