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來諮商家庭關係的個案,都會提到「冷戰」,有些是被冷戰的那一方,有些是主動發起冷戰的那一方。
冷戰這一詞,是源自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與蘇聯之間的一種微妙與矛盾,有作家形容這是「沒有和平的和平」。表面上和平,但是在戰後的許多利益分配、角力,在台面下波濤洶湧。一開始,那時候的任何一方,都不敢輕舉妄動,因為任何一方都無法一次殲滅對手。所以在暗地裡不斷發展自己的武力,雙方的武力也發展到一個程度之後,也明白只要一發起戰爭,大概就是世界毀滅了,所以仍然敵不動我不動。後來因為領導人的更替以及整體政治局勢的變動,漸漸緩合了冷戰的緊張。
當冷戰進入生活…後來我們都很習慣這樣的氛圍在關係中出現:
「我就跟他冷戰啊,誰叫他要罵我」
「把她當成空氣,讓她嘗嘗這樣的滋味」
「他這樣對我真的超不爽,跟他吵架也吵不贏,乾脆把他當成透明人!」
「現在都在氣頭上啦,溝通也沒有用,讓大家冷靜一下也好。」
「不要理他他才會怕啦,這招真的很有用。」
夫妻、伴侶、親子…各種關係中常常都會遇到冷戰時期,表面和平但底下有很多的情緒、角力、報復在互相對抗著。短的話幾天,長的話好幾年,常常聽到離家的子女說,因為一個衝突好幾年沒跟父母聯絡了。也有些冷戰習慣變成常態,無話可說視而不見就是生活現況。
我們都知道被當成透明人真的很難受,所以這變成一種關係中的「武器」。美其名只是要冷靜,但卻傷害了關係;或許在冷戰中可以獲得勝利讓對方投降,得到我們想要的「贏」,但卻磨掉了感情,如果家庭中有孩子,家中的冷戰也深深影響著他們。
有個案在工作上戰無不勝,但就是怕老婆。有一次對於如何照顧長輩夫妻意見不合,太太又使出大絕招冷戰。這個個案無可奈何,但這次無法再順著她,只是忍耐著希望可以早早結束這一回合,但是他說:「對她的愛越來越少了,我不知道自己還能撐多久。」
當然發起冷戰的那一方也有諸多無奈,有時候真的情緒太糟了,我們可以在那個當下想想,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或許是:
冷靜
理解
解決問題
讓關係更好
……
冷戰好像可以解決當下的問題,卻無法解決習慣不同或價值觀不同的問題;冷戰好像讓對方一直來討好自己,表面上關係好像更好了,但是卻無形中磨損了關係;冷戰好像是一種冷靜,但因為這當中含有報復心態、想要贏的心態,但冷戰在彼此內心激起了更多的情緒與疲累,這根本就不是冷靜。
甚至有可能造成家中其它成員的困擾。
如果你是常常發起冷戰的那一方,請想清楚沒有永遠的贏家,或許最後會輸掉更重要的東西。如果你是常常被冷戰的那一方,請反省自己是不是有溝通障礙,讓對方無計可施,只能冷戰。
生活中我們已經不斷的在奮戰,你所愛的那個人並不是你的敵人,試著放下這個武器,解除冷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