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到連續幾個在人際關係上的問題,都是被好朋友討厭,比較年輕的個案內心受到極大的衝擊產生了很多情緒;社會歷練較多的個案,選擇淡然面對但也無法避免人際挫折帶來的傷害。其實人生會遇到很多事件,自找的或是偶發的;別人的錯或是自己的;意料之外的或是預期內的…。在成長的過程中,這些都會是挫折,或產生很多困惑,選擇「如何」面這些事件,必然會影響你將「成為怎麼樣的人」。
說到被討厭,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我們不可能討好全世界的人」。這句話是一個客觀的事實,但是難道完全沒有別的問題嗎?
被同學排擠、被同事討厭、在團體中覺得格格不入,或是被好朋友討厭。這當中最難受也最過不去的,應該就是被好朋友討厭吧。
「明明我們那麼好!」「我到底什麼時候得罪他了?」「不是一直以來都這樣嗎?」「為什麼不直接說呢?」「到底怎麼樣才能夠恢復到過去?」
只要裂痕一但發生,就永遠不可能回到過去。可以修復但無法時空倒流,因為你與對方都改變了。所有的事件,都是要讓我們認識自己更多,我們可以試著先從幾個面向檢視自我的狀態:
被好朋友討厭的你……急於修復
行動:追問原因、不斷解釋。心境:急於修復。bug:因為太重視關係,無法顧慮到對方的感受。
當我們非常重視一段關係,難免因為太重視這段關係的狀態,會遠遠超過在關係中的另一個人。例如急於讓冷淡的關係變得熱絡、讓不信任的關係恢復信任、讓疏離的關係變得親密,因為對於關係中有種種期待,所以不經意壓迫到對方。不是每個人都完全準備好了,有人需要多一點時間冷靜,有人需要思考一下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有人需要重新建立對人的信任,這都需要彼此理解、思惟、放下。絕對不會因為「幾句解釋」就像變魔術一樣,所有的誤解、磨擦瞬間煙消雲散。在這個時候,除了反思自己、解釋自己、修復關係之外,試著把焦點轉移到對方,「此時此刻的他,最需要的是什麼?」或許不是怎麼講都講不清楚的解釋與釐清,而只是一點時間。
被好朋友討厭的你……永遠搞不清楚為什麼
行動:直話直說,無法觀察是否適合。心境:永遠搞不清楚為什麼。bug:全然活在自己的世界,難以換位思考。
有時候雖然自己沒有惡意,但還是不經意的情況下讓人不舒服,自己不在乎的事情,不代表每個人都不在乎。這需要一些時間培養自己的細膩、體貼,如果總以一種「磁場不合就別一起玩啊~」的心態面對,只活在自己的舒適圈,會失去很多成長的機會。
被好朋友討厭的你……走向自我封閉。
行動:拒絕理解發生了什麼事。心境:自我封閉。bug:每一次遇到人際挫折就逃避,有一天真的會無路可退。
其實這樣的情況不會是一天造成的,會選擇自我封閉的人都有些受傷的經驗,曾經積極的急於修復;又或者因為缺乏細膩,雖然很願意開放自己的心而被傷害, 真的會自我懷疑並且在內心累積批判。找到理解自己的人,重新建立對人的信任;在人際的事件中,很容易缺點被放太大,導致很難看到自己的優點,甚至優點都變成缺點了,也需再重新建立對自己的信心。
被好朋友討厭的你……以不在乎取代做不到的放下。
行動:以不在乎取代做不到的放下。心境:消極勉強自己接受事實。bug:不是真的放下,自己也沒有改變,事情會不斷重演,錯誤地相信這就是自己的宿命。
人成長到一個階段很容易停止成長,在磨練中學習如何取捨,走到了這一步其實也非常不容易了,但差別就在於到底是「放下」或只是以「不在乎」割捨對於建立友誼的渴望。若發現自己總是遇到同樣的情境、人、事件,就需要深入檢視或許有某種「行為模式」限制了自己的心境,讓同樣的事情不斷重覆發生。
哲學諮商並不會強調「你是哪一種人」,或許這些行動、反應、心境都在我們不同的階段、時期,甚至混雜的同時出現,那時候就會感到異常的混亂,看不清楚自己的狀況,也無法釐清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遇到與自己不合的人,當然可以選擇井水不犯河水,但若是我們所愛、所在乎的人產生矛盾與困境時,並不是離開就可以解決問題了。認真面對生命中的重要事件,不要輕易的把自己歸類在「哪一種人」,而是檢視自己的行為與反應「為什麼我會這樣?」深入自己越多,將通往的世界將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