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電話,傳真
debug.care@gmail.com
電話: 03-328-0920
傳真: 03-328-0970
地址
桃園市龜山區文化二路38-10號6樓-6

散落在地球上的流浪者

上次實習督導研討的日子,督導分享著與實習諮商師的互動、個案狀態等等。
 
三個個案中就有兩個提到死亡與生命的意義。生與死幾乎無法分開來談。我想到我自己不在少數的個案,都覺得生命沒有意義,因為拉近了與死亡的距離,甚至渴望死亡,或是對死充滿了好奇,或者想要以死來解脫。
 
生活中有這樣一群人存在,他們不好追求物質、人際,對於現今的社會可能感受壓迫也有點失望,他們渴望著更超昇的精神生活,但是在尋找的過程中沒有遇到能夠理解的人,甚至被視為怪類、想太多、自尋煩惱。當自己跟這個世界所追求、所重視的,都缺乏關聯的時候,不自覺地漸漸自我排擠到某個角落。有些人從書中找到作古好幾世紀的作者們且相知相性;有些人從音樂隔離世界;有一些人走入人群過著自己痛恨的生活追求一種自己都無法認同的肯定;有些人走向死亡,想要用死來結束日復一日的無意義感;有些人不可一世;有些人厭惡腦中存有這種異形驚駭的想法。
 
一定會有人說:
「這些人就是不知足」
「如果有經濟困難就不會想那麼多了吧」
「無病呻吟年輕人最會了」
「不切實際,沒意義?不想想吃喝拉撒這些都是別人用你覺得沒意義的人生提供給你的」
 
他們像是散落在地球上的流浪者,孤單的活著
 
這些人的其中幾個,在人生的路上會遇到幾個,在工作室也會遇到一些,他們眼裡有點哀傷,多少帶著某些防衛但一被被理解之後又坦誠的像個孩子。他們都很努力在活著,偽裝自己種種疑問。
 
無意義感,不代表什麼都不在乎,一定會有自己在乎的人、埾守的原則、內在的秩序等,或者是更超然的價值。但經歷人生的過程看到衝突、矛盾、無法理解的善惡、社會正義的疲弱等,所有的概念、經驗、情緒的混淆,什麼都沒有意義好像變成了唯一的意義。
 
常常在工作室看到那些熟悉的眼神,困惑、武裝、哀傷、批判、絕望…,就像一面鏡子一樣看到曾經的自己。有時候都得忍住差點脫口而出的那句:「其實我以前…。」因為任何人的經驗都非當事人走過的歷程,而這答案也沒有人能夠給,它甚至還不存在,必須由你自己走出來。而正視死亡、透過死亡來觀看活著的價值,可以幫助自己找到信念與目標,但這只是一個開始,因為在確立之後,才是驗證的開始。
 
關於生死的議題,從死亡的向度重新體驗活著的價值。那是海德格提出來的,在另外一篇文章也有提到(《Clubhouse聊聊天》靈魂急轉彎):或是把人當作一個橋樑而非目地而超脫,這是尼采提出來的:或是在每一個生活中的選擇,建構出關於自己的本質,「存在先於本質」這是沙特提出來的;當然還有很多…。面對生死、意義、價值…,並非只是找到一個答案然後安心的活下去,而重要的是如何去面對這些問題。
 

通常我們會進行的步驟:

  • 概念檢視:無意義的念頭是怎麼來的?(有些人是因為某些經驗,綜合而成的概念)
  • 經驗檢視:這個無意義的概念,對生活產生了什麼影響?
  • 自我探索:透過以上兩者的綜合整理,理解自己的狀態,找到屬於自己重要的價值與信念。
居無定所,不代表沒有家,而是內心世界沒有歸屬的漂流感。從探索、認識自己,是自我定位第一個步驟。如果你也是隱藏在人群中的流浪者,我只是想說,你並不孤單。

Pos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