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電話,傳真
debug.care@gmail.com
電話: 03-328-0920
傳真: 03-328-0970
地址
桃園市龜山區文化二路38-10號6樓-6

從「無聲」談認同

「無聲」是描述聽障學校發生的校園性侵事件,從一個施暴的老師開始,對一個小四的學生性侵長達四年。這件事情被其他同學錄了下來,卻被其他的大人壓下來了。或許是為了學校,或是那個施暴的老師後台很硬,總之那個老師提早退休,而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後來這個學生,是學長,變成指使同學們互相性侵的頭頭,他從來沒有親自做什麼,但是他創造了很多跟他一樣的受害者。這群學生都說:「我們只是在玩」。後來一個轉學生把這件事情告訴老師,才發現原來大部份的老師們早就知道了,但是他們聽不見。充耳不聞、視而不見,有時候是不願意,而非真的不能。

這部片可以切入的角度蠻多,我們從認同談談。

女學生因為聽障的關係,在外面的世界很不開心,總是覺得格格不入,只有在學校的時候,她終於跟大家一樣,所以就算被侵害她也要留在學校。女學生說:「我不想出去,外面的世界更讓我害怕。」想要拯救女主角的轉學生,為了要救女主角,竟然在同學的威脅下,侵害另外一個男同學。轉學生說:是她(被欺負的女學生)讓我覺得自己是一個有用的人,我不要再轉學。片中第一個受害者,帶著大家玩「這個遊戲的」學長,表面上很無所謂,但是內心痛苦不斷自殘。

我們把認同分為「差異」與「相同」兩個面向來分析。

  • 差異:與別人有所差異,而產生的認同感。強調自己與他人不同「我跟你們不一樣」而產生的自我認同。就像在這片裡面,加害者的那一群,會因為自己是強勢的那一方,相對與弱勢而產生自我認同。
  • 相同:同樣一群人分享著同樣的情感。就像女學生在學校內,與同學分享的相同的處境。因為被認同的需要超過被侵害的痛苦,所以她選擇留著學校。

為什麼要追求認同,因為人是群居的動物,我們會在生長的過程中建構自我,自然而然尋求社會的認同,我們會想要確認自己的存在是被接受的,並且是有意義有價值的,在社會找到一個立足點,但有時候會不知不覺迷失在追求認同的過程,離自己越來越遙遠。

就像轉學生盡了全力想要保護女學生,也是因爲想要讓自己有用,讓自己的存在是有意義的,卻傷害了另外一個同學。而那個第一個被傷害的學長,因為被性侵讓他覺得自己跟大家不一樣,所以他創造了一群受害者,這樣他就跟大家一樣了。

在這個追求認同的過程,大家都傷痕累累。

影片是一個事件,生活中的人際關係、職場,為了融入很多群體,我們創造了不同的自己。一個、兩個,甚至很多很多個,說了一些不是我們想要說的話,做了一些我們不想做的事情,在不同的自己當中穿梭,卻找不回自己原本的樣子。為了要成功,我們進入不同的遊戲規則,想要被認同,甚至想要贏得人生中的大獎。但卻在某些時刻,認不出這個被大家認同的自己,真的有辦法認同自己嗎?

Pos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